用户:
密码:
注册新用户 
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资讯

Google


书法无它拙朴而己
来源:高仿字画网 发布时间:2016-8-6 17:09:11

本文由高仿字画网 www.gfzihua.com 发布!   2016年8月6日

“书若人然”,讲得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整体的人。“书如其人” 则强调的是个体的人,表现个体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显示出书法艺术的本质及个性。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对此作出结论:“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己。” 书法所如之“人”,既是现实中的人,更是理想中的人,它是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相统一的人的复现。“书以才度相兼为上”,就是这个道理。书法显示着一个人的学识、才气、情志等等;一个人的学识、才气、情志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决定着其书法艺术的水平和境界。书法是由人来创作和实现的,集中表现人的形象和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书学又可称为人学。
        “每条河流皆由不可拆解的三部分构成:水、流动和我。倘无我之映照它如何被言说?甚至连呈现与不在都是不可能的。”[1]*在存在主义那里:人的存在先于他的本质,其意义就是说他必须先存在,然后才创造他自己。但是存在并不创造他,他是在存在的过程中创造他自己的。而在刘太宗先生这里,书法家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哲学理论家、更不是预言家,他是存在的勘探者。但是,书写又是如何以书法语言来塑造实验性的自我?来生成书写本身的呢?或者说,书写是如何捕捉这个自我、这个存在的呢?
    传说蔡邕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送文章,在他等待被接见时,看到门外工匠在用掃把蘸石灰刷墙,常常每一刷下去,白道里有些地方透出墙皮来。籍此,蔡邕回到家不断练习,独创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即飞白书。这个传说如果用现代哲学来透析的话,就是一个存在被遮蔽,以及如何去遮的过程。显然去遮的过程就是用行动来对存在进行勘探与编码,然后捉住它。这无疑对刘太宗先生是个巨大的启示,刘先生作出的回应则是:生命的痕迹,以及生命如何与书道相互嵌入的关系?就是用书法语言和形式来为存在进行编码。“给它一个词,然后捉住它。”[2]*
 
        刘太宗:自号石山痴人、溪山渔樵,1944年生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而立之年,初入书道,1989年赴京进修。在进修期间得到了沈鹏先生、刘艺先生、韩玉涛先生、殴阳中石先生、林岫先生等的指导与点拨。犹其是太先生董寿平、北大陈玉龙先生、张辛先生、王岳川先生,中国美院陈振濂先生、赵树同先生、姜寿田先生等的关于书法艺术的真知灼见与专业学养。让刘太宗先生受益匪浅,也为此后刘太宗先生的创作与探索,提供了不碣的源泉与可资借鉴的学术营养。
    《易经》云:“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艺术家如何选择并追求自己的真理?艺术的真实性是什么?艺术家的良知和责任植根在何处?罗斯科这样写道:“与过去艺术家的命运不同之处,恰恰就在于我们有选择的权利,这是因为选择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良知是否负责,对于艺术家的良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艺术的真实性。”
    荣格认为,“仅以因果关系的术语,从来就不能对心理学的事实进行详尽的说明。作为活生生的现象,它总是稳固地与生命过程的连续性相连系,因此,他不仅在演进,而且也在继续演进和创造。”显然刘太宗先生深刻领悟了这一切,因而他的书法才有了一种“熟后用生”拙朴的形制与样貌。熟是对前人、先贤碑骨、帖魂、用笔、用墨的体会、学习与领悟;生是他生命存在的诉求及创制。因此书写在刘太宗先生这里就成了对生命的勘测、对苦难命运的担待、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心灵图谱的外化与呈现。  

        任何书写都是以笔、墨在宣纸上的活动来展示自身,这等同于人在生活与生命中用行动来彰显他的存在。堪称书写者永恒的问题。人在行动中生成自己的性格,也一步步完成对存在的勘探。人在书写中的行动构成他的作品,这不言而喻;生命的情感与性格、对存在的勘探三位一体,这就是刘太宗书法创作的核心。不仅如此,作品本身还有个生动与否的问题,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与书写要发现和展示的东西是否饱满、是否复杂密切相关。
    在我看来刘太宗先生四十多年对书法艺术的书写,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种四十年如一日的书写对他来说就是生命的一次重构与再现,也是对我们日常生活和流逝时间所作的一次礼赞与歌唱。对于刘先生而言一生只书写书法就足够了,书法的完美足以让他陶醉。对刘先生而言一切事物只能在内心中才能找到它的真谛,生命的景象只有透过心灵之镜的反射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深层涵
义。回味,才是生活的本质、书写的本质。它也许比生活本身更为重要,就如同未经阐释的事件是不存在的一样。 
    蔡邕《笔论》云:“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宇宙、生命的本质就是碰撞,它(他)们通过碰撞来获得物质或者能量,创建一种新的平衡,这种平衡就是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可以概括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刘太宗先生本着这种对宇宙、生命的理解与认识,不断在他的书写过程中添加他对碑骨帖魂的解构,即有序和无序相互转化的机制和条件。并且认为只有开放的、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才能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这样刘太宗先生就将对书法的研究,转化成了对生命的研究与探索。 
图片
        张怀瓘在 《书议》的开篇就提出:“夫草木各务生气,不自埋没,况禽兽乎?况人伦乎?猛兽鸷鸟,神采各异,书道法此。”书道(命题)的****属性之一就是确定了与它相反之物(逆命题)的意义,然后再从对立中抵达自身。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事物皆具命定的批判者的身份。通过批判来到达自身,摆脱自身的“被丢失状态”几可称作任何一个书者的必修课。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些论述之中,书法之道显然等同于生命之道与宇宙之道,即中国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大道。
    庄子在《逍遥游》中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庄子之所谓至人、真人、神人,可以说都是能游的人。能游的人,实则是艺术精神呈现了出来的人亦即艺术化了的人。于是乎,就可以“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庄子·天道》)。他还指出: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庄子的“虚”也就是自然无为,超出一切概念、思考、功利的打算,所谓“知忘是非心之适也”(《达生》。)
    汉字是由点、线的运动变化构成。点线的运动是书者掌握笔、墨施加于纸上的运动(即游);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圆转方折以及布黑分白、排列组合等等变化(即能游);都是书者意旨所使、都是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修养等综合素质的迹化(即会游)。“形动情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无疑是对此最形象的总结,因此,这些点线是“静”态的(游),也是“动”态的(游)。在这幅刘太宗先生典型熟后用生的书法扇面中,作为“深识书者”,他写得心正、人正、笔正、字正。他透过凝结在纸上墨的点线,以及字里行间的布墨分白,写出了他对宇宙人生的感悟与体验(游)。让我们心生旷达,感受了他生命中那种原始寂静的生命冲动与岩浆般沸腾的能量。书中韵存颖豪,一池砚水,映射出他重“迹”轻“象”的心迹。

 
上一篇: 什么是中国画的艺术孤品兼说画坛小儿麻痹症
下一篇: 清代历代皇帝书法赏析:顺治帝用笔纵肆直率
   

关于我们 - 订购流程 - 常见问题 - 交易条款 - 售后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高仿字画网 高仿字画 高仿书画 高仿国画 高仿字画批发

客服信箱:bjzihua@163.com
高仿字画 赣ICP备17017574号-1  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