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注册新用户 
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资讯

Google


张维:向世界贡献中国独特的艺术观
来源:高仿字画网 发布时间:2017-4-19 14:14:34

本文由高仿字画网www.gfzihua.com发布!   2017年4月19日

   张维,生于1964年,居于常熟虞山尚湖之畔。著有《诗七十五首》《灵性的时代》《生的超越》《向》等,主编《诗画周刊》《诗人读诗》,合编《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十年诗选》等。三月三诗会组委会成员,虞山当代美术馆馆长。

 

  诗人、收藏家、私人美术馆馆长,在张维的众多身份之中,他一直把诗人作为他的第一身份,他说,写诗是他灵魂的洗涤液。正因为如此,这么多年来张维一直致力汉语诗歌及其成就的推广和传播,他觉得有责任把本民族最优秀的作品及时呈现出来。

  在收藏和策展方面,张维坚守着自己的价值判断,不为外界吹嘘的商业价值风向标所鼓动,一直在梳理近代美术史混乱或遮蔽的部分,关注当代水墨的发展,志立提升当代水墨品质,向世界提供中国独特的艺术观念。

  不管是新诗的推广和传播,还是艺术策展,虽然觉得势单力薄,但他还是为引导民族的正确的评判标准形成而不断奋斗,并努力向世界贡献中国独特的艺术观念。

  写诗是我灵魂的洗涤液

  苏周刊:您在当今诗坛久负盛名,上世纪80年代初,您在扬州烟雨楼创建了诗人角,后又与张小波、张晓耕、南岛创办了《第三诗界》杂志,当时诗歌对您来讲意味着什么?

  张维:那个年代诗歌就是青春、自由和理想的歌吟。

  苏周刊:您为诗歌血脉偾张,但后来就不写了,有说是因为海子的离去让您沉痛的同时,也打碎了您一直以来对诗歌的狂热,是这样吗?

  张维:其实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我父亲离世,生活发生了变化,接着海子去世,我对生命产生了许多疑惑,暂停了写诗转向哲学和宗教的追问,写下了《灵性的时代》和《向》两部作品。

  苏周刊:那您之后还写诗吗?

  张维:还一直坚持写诗,这是我灵魂的洗涤液。有时写得多一些,有时因思考其他问题写得少些,但一直把诗人的身份视为第一身份。收藏和策展只是职业和爱好。

  苏周刊:最近大家评议最多的是您的长诗《五十述怀》,现在写诗的内容更侧重于什么?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张维:我是一个为人生而写作的人,不是一个为艺术而写作的人。《五十述怀》是一个时间节点上的总结。在这个节点上回望,自己也感到惊讶,居然度过那么多艰危的时刻。当一个人从深渊里爬出来,深渊之深就是自己的高度,也是人生壮丽的风景。五十岁,我刚刚懂得伺奉命运,因而充满了对造化的感恩,这大概就是经历沧桑的人共同的感悟吧,也是大家喜欢这首诗的原因。

  要说新的感悟,就是真诚是我对诗的态度,感动是我对自己诗歌品质的要求,超越此在是我要求诗歌的哲学和思想追寻。

  中国当代诗歌与世界活着的诗人作品相比毫不逊色

  苏周刊:除了自己写诗,您还为诗歌的发展、兴盛做了大量的工作,您与另外一名诗人周俊一起编写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并自费出版,这书的出版让国人能够及时地阅读到这一天才诗人,并且促成了学海子的风潮。您现在又是三月三诗会组委会成员。据我所知,三月三诗会每年举办一次,办得很成功,是一次诗歌诗坛的促进会。办诗会的目的是什么?

  张维:我是一个有民族使命感的人,我们必须把本民族最优秀的作品及时呈现出来,以提高自己民族的眼界。读海子作品时我很震惊,这是我们民族的天才诗人,他与我同岁,又有一面之缘。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自费出版了他们的作品,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一个民族仅有几个天才是不够的,一个民族、一个伟大的时代要有成熟的充满智识的伟大作品和伟大作家。盛唐有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巨匠,想想如果唐代缺了他们,会是多么平庸的年代。新诗发展快一百年了,一切都准备着:白话文的成熟、翻译诗的形式准备、一百年来的苦难营养,都在召唤着伟大诗歌的来临。就我编辑《诗人读诗》和《诗画周刋》的阅读印象,新诗已经产生了不少经典文本,需要的是传播和伟大诗篇的精准认定。中国当代诗歌与世界活着的诗人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只是我们一流的人才翻译研究西方的作品,西方二流三流的人才做汉学研究,国内一流批评家也回避诗歌批评,因而不能有效及时认识到汉语诗歌的成就是个普遍问题。要让世界及时了解中国新诗的优秀作品,翻译推介极为重要,要把汉语中诗意的微妙性用另一种语言有效传达出来,就必须对翻译的语言有精妙的理解掌握,这是大学和研究机构要着力的地方,如果我们研究评论的人都轻视新诗的成果,怎么指望别国的学者全力推举?有时想想是悲观的,国内一些二三流的诗人被二三流的汉学家推荐,活跃在所谓国际诗坛上,人们认为中国新诗不过尔尔,如何受人尊重?就像禅宗,西方人认为是日本的哲学,为什么?因为向西方传播的主要是日本人,是铃木大拙和阿部正雄的著作在西方的有效推介,而我们自己的学者在干什么?当然我们也在努力,也在组织一些国际研讨会,但个人的力量太弱了,真是任重道远。加上娱乐化成为这个浮躁时代的主要生活形态,好的诗歌就必然被遮蔽了。我和几位诗人组织“三月三诗会”,一方面恢复了明代(1633年)以来,三月三在虎丘雅集,与民同乐,与自然节令同庆的传统,接续了南社复社的雅集仪式,另一方面也为新诗与传统接通血脉,使新诗在江南温润的天空下获得广阔的滋养,成就诗国的荣光。

  我们正在等待一个集大成者,也可能伟大的诗歌和诗人已经出现

  苏周刊:现在社会这么浮躁,人们对诗歌的关注度或者说热情度如何?人们还能静下心来写诗吗?

  张维:诗歌其实是小众的艺术,只要有一些人能静下来写就很难能可贵了。诗歌没有经济收益,名声也只是圈子里的,所以一个人几十年坚持写诗,只要不停歇,他一定会静下来。至于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关注度注定不高,所以那些“犁花体”“下半身”,借娱乐方式引起关注的诗,其实离诗很远。

  苏周刊:在我想来那写诗的人应该会比以前少,但您说现在写诗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什么原因?在您看来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吗?

  张维:由于现代传媒的崛起,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表述更为自由方便,短诗特别适合于这些传媒的传播,所以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在近些年多了起来,这就是余秀华现象的来源。这其实是件好事,过去中国人谁不会随口背上几首诗?

  苏周刊:写诗的人多是否就意味着爱诗懂诗的人就多呢?

  张维:但新诗仼重道远,随着新媒体的个性与贴身,加上众人的努力,新诗深入生活的时代正慢慢到来。

  苏周刊:现在诗人的整体写作水平如何?能写出伟大的诗歌吗?会产生伟大的诗人吗?

  张维:新诗一百年,事实上已有许多经典文本,可能我们正在等待一个集大成者,就像晩唐等待杜甫,也可能伟大的诗歌和诗人已经出现,只是由于同代人的短视,我们没有发现,我认为诗人杨键就已经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已经写出了由七百五十二首诗组成的史诗作品《哭庙》,正如鲁迅文学院副院长、作家邱华栋先生著文所说:杨键的诗开创了一代之风,已经成为新诗的源头。当然我们期待更多新诗的伟大成果,今后这二十年极为重要,因为今后二十年,正是一批诗人迈入四十至六十岁的成熟写作期。这一批诗人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洗礼,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历经动荡的年代,加上新诗一百年的各种准备,正是等待和成就的时候。我是新诗的侍奉者,我等待她伟大的分娩,我相信新诗的全面复兴正在到来。

  苏周刊:那中国新诗如何以正确的导向来更好地传播,包括国际上的?

  张维:至于中国新诗如何更好地传播,我们虞山当代美术馆也做了各种尝试,比如举办朗诵会,请音乐家将好诗谱曲等等,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以教育为基础的庞大的工程,我们个体的能力有限。

  梳理近代美术史关注当代水墨的发展

  苏周刊:从诗歌到收藏是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还是诗画本一家?

  张维:按照我女儿的说法,我是巨蟹座的,有收藏癖。也是有缘吧,我年轻时与几位画家是忘年交,比如卞雪松和唐滔,我个人特别爱图像形式,我看过比一般画家都多的画展,也许诗画本一家吧。

  苏周刊:有文章说,收藏对您来讲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喜好或投资,更是一种思考,是吗?那您在思考什么?有结果了吗?

  张维:我写过一篇《收藏的几重境界》的文章,一是喜欢,二是打动,而最高意义上的收藏即是收藏美术史。因为美术史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表情和想象力的边界,也是记录了一个民族甚至人类在这个领域前行的脚步。这当然也要求我们有清晰的美术史背景,甚至有社会学历史学的角度。一幅画的最终价值体现在,第一:他在技术上提供了什么?第二他在境界上走到多远?比如黄宾虹、董欣宾、卞雪松,他们在传统水墨向当代水墨转型时是有着历史性的贡献的。他们继承又发展了中国伟大的“南线”传统,并且展示出中国画在现代性转型过程中的清晰的足迹。美术史里是不允许模仿重复的,美术史里哪怕迈一小步都是艰难的,因而是特别珍贵的。当然,如果你收藏的画既喜欢又被打动而且又在历史的序列中就更完美了。

  苏周刊:当前的艺术品市场由热变冷,除了大环境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是与人们的认知提高也有关系吗?

  张维:在美术史的背景上考量,我们就会从过去名人字画时代过渡到精品经典字画时代。那些暴炒虚高的画就现出了原形。现在冷却下来是好事,有利于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再瘦身几年,三五年后,艺术品市场有几十年的长足、相对健康的发展。我们收藏的主要方向,也是围绕“南线”传统与当代水墨进行系统性收藏,并建立相应的批评体系。

  苏周刊:那虞山当代艺术美术馆所办的展览是否也遵循着您的这种理念,比如《伟大的南线——董欣宾、雪松知音展》,比如《新虞山画派四人展》?

  张维:成立美术馆之初,我就想清楚了我们自己的定位。一方面梳理近代美术史混乱或遮蔽的部分,比如伟大的“南线”的传统,如何在近代进行现代性书写,从黄宾虹、林散之、董欣宾到卞雪松可以清晰地看出“南线”传统的流变。另一方面就是关注当代水墨的发展,我提出当代水墨的四个标准,就是为了纠正一些混乱,有些画家把西画的观念,用毛笔再画一下,就成了当代水墨。我强调了诗性、个人独特的技术,还必须激活传统,与传统的精神相联系。所以我们策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和当代水墨共发展共生长。明年我们重点提出新人文画的观念,并进行从群展、联展到个展等一系列活动。另外针对画家们太技术化图式化和单面化,我们美术馆倡导恢复古代文人通才化的传统,这其实是一个艺术家必备的修养,古人讲琴棋书画,就是要有宽阔的格局、丰富的心志。每场开幕式都精心设计,组织跨界对话,让诗人、画家、古琴家、哲学家共同碰撞,相互吸引借鉴。事实上已产生了效果,许多画家开始读新诗了,诗人也开始关注画家的呈现。为此,我们美术馆推出两个公共平台——《诗画周刊》和《诗人读诗》。前者我们每期推出一位画家和一位诗人进行诗画互文的对照,后者《诗人读诗》更专注于诗歌经典文本的引导和批评,回到诗自身,同时也推荐一二幅画作。这两个公共平台在艺术圈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也为自己的努力感到欣慰。

  我们呼唤新的人文画而不是文人画的出现

  苏周刊:您提到新人文画的观念,这应该是您想引导当代绘画发展的方向,那为什么是新人文画而不是新文人画?

  张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美术史上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受西方艺术观念影响下进行各种实验的“85新潮”,一件是中国水墨画、文人画在传统中进行现代性转型,诞生了董欣宾、卞雪松、朱新建、贾又福等一批画家,即恢复了1949年以后中断了的文人画传统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的风貌各异的画家,他们被命名“新文人画”,他们延续的是王维、苏东坡、倪云林、董其昌、八大山人等一条线路,区别于院体写形为宗,而执于写心写意的文人画传统。近代以来以黄宾虹为代表,承前启后,总结前人笔墨经验,表现源于心的内在美的自然。董欣宾提出冷抽象热书写,自觉地将水墨线条抽象化,然后热烈鲜明地直抒胸臆,承八大山人弃形态直取神态的书写,并拓宽了江南水乡的诗意传统。尽管他自己声明不是新文人画,那是因为他不屑与当时部分也称是新文人画的画家为伍,但是斯人已作古,回过头,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他都是黄宾虹后第二个重要节点,是新文人画的旗手。没有他,新文人画的群体就是散兵游勇。所以我们必须重提董欣宾,重新认识董欣宾美术史的地位和价值。卞雪松将一根中国的书法线条进行到底,在一根线条里见春夏秋冬、见生老病死,更进一步,放弃八大山人、董欣宾的神态,只在一根线条中见地老天荒沧桑而定的孤寂境界,是中国式天人合一的极简主义的创造和实践者。

  今天我们在二十一世纪,呼唤一种新的人文画而不是文人画的出现!它将继续继承写心写意的传统,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联系,但它的底色已从传统士大夫的精神,过渡并要求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品质。

  苏周刊:那新人文画的具体特征有哪些?

  张维:有四个品质特征:第一:具有当代图式。你身在当下,须有当下个人视角。

  第二:由文人雅士的士大夫传统,吸收现代知识分子独立、批评、超越、承担的元素,展现既有现代性孤独、破碎又有公民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品质。传统文人画更多重情趣雅趣,而不重个体的独立、批评及超越。新人文画家要求具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品质:人文关怀、终极关怀是其基本特点和诉求。

  第三:依然要有自己独特的技法、图式,区別于他人,拒绝模仿重复。打开各种可能性,既拓宽想象力的边界,展现个体莅临世界和宇宙的视角与姿态,又推动现代画廊建立艺术品的历史脉络和确真系统。

  第四:保持以现代性视角进入传统文化精神,激活传统,用传统精神境界修复西方现代性破碎和极端的宏大叙事,创新时尚并含古典气息。

  苏周刊:这样的标准是否就是形成一套我们自己的民族的正确的评判标准,并向世界贡献我们的中国观念?

  张维:这样的标准其实是为中国当代水墨建立品质,向世界提供中国独特的艺术观念,是的,是我们应向世界说话的时候了。

  尊重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是民营美术馆的活力所在

  苏周刊:现在很多文化人都在办自己的私人美术馆,有人认为,在未来的某一天,私人美术馆的发展可能会让国家美术馆存在某种危机,您赞同这样的观点吗?

  张维:国家美术馆和民营美术馆各干各事吧,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民营美术馆对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要更大,因为他们更尊重艺术。民营美术馆收藏徒有虚名的艺术品,那一定会亏得认不得家。

  苏周刊:在您看来,私人美术馆的活力和生机在哪里?

  张维:尊重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是民营美术馆的活力所在。

  苏周刊:当下的私人美术馆在发展中遇到哪些困难或者说瓶颈?

  张维:民营美术馆的瓶颈:一是人才,二是资金。人才的眼光和管理能力更重要。至于资金,在收藏面前都是穷人,只能量体裁衣吧。

 
上一篇: 这幅假画,一个亿我要了!
下一篇: 上博藏王原祁题画手稿真迹首次原大彩印公布
   

关于我们 - 订购流程 - 常见问题 - 交易条款 - 售后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高仿字画网 高仿字画 高仿书画 高仿国画 高仿字画批发

客服信箱:bjzihua@163.com
高仿字画 赣ICP备17017574号-1  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