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注册新用户 
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资讯

Google


读盛欣夫《书画释疑》之四
来源:高仿字画网 发布时间:2022-3-11 8:26:35

习艺途径

——读盛欣夫《书画释疑》札记之四

文/丁伟驹

中国书写起源于“管城一条线”,“一条线”便是中国书画之本,因而要打开“书画之门”,无疑便得从“一条线”学起。

在数学家眼里,“线”是由无数个点集合而成,它是由一个动点运动时产生的图形。而在艺术家的眼里,它是有生命的,是灵动的,有着品味的,寄托着艺术家的精神和情感的,因而盛先生以艺术家的眼光诠释了“线”在中国书画中给人生命感的本质属性,他说:“线条並非独立体,是与字体、物体共同担当其文化使命。所以,在主体中注入相关的文化内涵,加之累积的笔墨精神,这线条才有生命感。”(笔墨手札之四十八)给中国书画中“一条线”给予定义式的归纳,或许在我国书画史上还是第一次:有“生命感”的“线条”属性有二:(1)线条融合在字体、物体之中,才能“担当文化使命”;属性(2)只有“注入”了“文化内涵”和“加之”于“累积的笔墨精神”才有艺术的“生命感”。


《书画释疑》笔墨手札之四十八

愚认为盛先生十分科学和精辟地区别了“文化”与“艺术”的不同层次,据属性(1),“线条”与“字体”的融合即成了“文字”,为人之思想的载体;“线条”与“物体”的融合即成了“图案”,可为世界万物形态的载体,虽然它们“担当文化的使命”,毕竟还不是艺术。

那么,“线条”给人“生命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呢?盛先生认为,“线条”要成为有“生命感”的艺术,还必须有两个要素:(a)“注入”了“文化内涵”和(b)“加之”于“累积的笔墨精神”,只有具备这两个要素,“线条”才能把“担当文化使命”的“字体”和“物体(图案)”升华为艺术。然而这两个属性又是不能分割的,文化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文化的升华,如果艺术离开了文化,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而只有文化升华为艺术,“线”才获得生命,“水”才有灵性,“木”才知冷暖。盛先生对书画“线条”属性的揭示,精到之处就在这里,这可谓前无古人的了!

书画第一要素,要“注入”艺术家的“文化内涵”,那么艺术家的“文化内涵”来自何处呢?盛先生用“学养”两字概括之。

《书画释疑》笔墨手札之二

在《笔墨手札之二》,盛先生引沈括《梦溪笔谈》“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之语后解释说:“艺术”出于“心灵”,而“心灵的流淌,需要学养的滋润”。

所谓“学养”的“滋润”,盛先生在《笔墨手札之五》分两层理解(1)所谓“学”,首先学什么,先生说:“古人千年之沉淀,已历百年之淘汰,留下的是优秀文化,民族精华。学古人,实是集千百高人之智慧。古人给我们巨人般的肩膀。”还说“若舍此,并无它路可循”。那么“学”,即学习古代千年文化之精髓,除了包含书画专业之外,还得广涉文学、哲学、物理、自然、史地、武术,“皆与艺术相关联”,还说这“字外功的加深,必然会丰富到你的笔墨线条,直到字里行间”(笔墨手札之十八)。

《书画释疑》笔墨手札之十八

(2)所谓“养”,是说如何“学”,也可谓是更高层次的“学”。先生说:“学古人并非目的。取古人精华,为我所用。故不照办,不做奴隶,应为营养。通过消化,酿造自我。再出之心灵流露的,才是自己的艺术。”这里,盛先生把“学古人”而需“消化”和“酿造”,“再出之心灵”而“流露”于“线条”的过程,用“滋润”两字来表述,可算是精准到位了,真如杜甫《春夜喜雨》诗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见唯有“养”,才能把“学”得的千古的文化的精髓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浸润到自己书画艺术的境界中去。盛先生把这个境界又进一步用一“神”字来表达,他引清人丁皋“以己之神,取人之神也”之语而后说:“取人之神,滋我之心,还人以神。”若用白话表达,即是取他人艺术之精髓滋养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艺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学养”是赋予线条“生命”要素之一,盛先生认为“学养”还不足,还必须“加之”于“累积的笔墨精神”的第二要素。何谓“累积”呢?盛先生概括为“功力”两字。

学书画与学工匠无异,首先是学“技艺”。盛先生指出:“技术是硬道理,艺术是软道理”,並果断地说:“书法之法,先技而后艺”,(笔墨手札之十一)进而告诫学子们从“童子功”做起,说:“手工技艺,三年满师。而书法三十年未必耳。若要赶超前人,必须重技,必须补课,必须补上‘童子功’,乃不二道也”(笔墨手札之十三)。如同盛先生六岁学画,而今已六十余年,唯先生无一日学“技”之懈怠,方修得如许岩先生所言“个性书法”之功力,这就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盛先生视当今书法界浮躁于名利,不无感叹地说:“古今之书相较,逊在技非在艺”(笔墨手札之十三),一语道破当今书法界的弊端,因而先生强调“立品”。盛先生在“笔墨手札之十一”引朱和羹先生之言后说:“故学书、学画者,必先立品。品高之人,就会心平气和,端正姿态,不急不躁,先技后艺,步步深入,方能达到理想彼岸。”愚以为盛先生之“立品”,即是在书画“加之”的“累积的笔墨精神”!

有“学养”的“文化内涵”的“滋润”,“加之”于“笔墨精神”的“累积”,即便大开了中国书画之大门,用盛先生自己的话概括:“敬畏古人,博学约取。书画之门,唯此捷径”(笔墨手札之五)。我想,凡学艺者,舍此当别无他路矣!

2021年12月4日凌晨初稿

(作者:丁伟驹,83岁,1963年杭大中文系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红壤山水 45x66cm

双乐 66x45cm

沈钧儒嘉兴二首其一 隶书 77x47cm

释文:

桐乡李子满篮兜,王店荷花帖水浮。

行过双山一凝望,蒋侯第宅最宜秋。

竹里听雨·草书 20.5x60cm

书名:书画释疑

盛欣夫 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书画释疑》是盛欣夫先生
以传统手札形式一题一解。集千年古贤之法,解今人学书之困。是一本学习书画的释疑百科。大凡难题,基本都有答案。从初涉书画者到高层研究者,都会从中得益。
本书从传承书画的百多疑题着手,以时代为立足点,以古贤经典为基本理论,以作者60多年读书读史与书画实践为底子。客观地分析、诠释了当今书画艺术中存在的病根与发展可能。引经据典、以理服人。梳理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艺术传承之路。

《书画释疑》一书为中日文双语对照版本。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同源异流,颇有共通之处,双语版本有利于共同商讨书法未来,互利互补,共同发展;有利中国书画国际化,有利中华文化全球共享。

鱼公书院·埭溪别院局部


 
上一篇: 李瑞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鉴赏
下一篇: 全国重点推荐当代书法大宗师——李文采
   

关于我们 - 订购流程 - 常见问题 - 交易条款 - 售后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高仿字画网 高仿字画 高仿书画 高仿国画 高仿字画批发

客服信箱:bjzihua@163.com
高仿字画 赣ICP备17017574号-1  网站建设